别在这样的家庭里养育你的孩子

时间:2024-08-12 21:39:12
别在这样的家庭里养育你的孩子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听过一个女孩子的故事,她从小活得不幸福,父母关系不好,家庭对她来说不是港湾,是一颗定时炸弹。

她爸每次一喝酒就打她妈,她妈几乎次次都忍着。家里的东西都被她父亲在喝醉时砸坏了。她爸家暴的时候,会用啤酒瓶、烟灰缸、玻璃杯砸她的母亲。

她母亲呢,格外隐忍,不动声色,只会独自在卫生间垂泪。

因为父亲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当女孩子问她妈:

“妈妈,爸爸这样对你,你为什么不和他分开?”

她妈只能说:“没办法,他这人就这样,妈妈没事。”

昏暗的日子没有尽头,她的童年,见证了父亲的粗暴,和母亲的哭泣。

生活的幸福感在父母的谩骂和对峙中渐渐流失,她就始终活在这样一个无爱家庭里。

后来女孩大了,开始帮着母亲骂她父亲,打扮也越来越中性。学校里面经常打架,和班级里的女生关系不好,和班级里男生称兄道弟。

很多年后的今天,她不再信任任何男人,就像她从未信任过她的父亲。

她对外界诸多的人事物都充满敌意。

当有人问她:“到了这个年纪,也该找个男人嫁了。”

她说:“不好意思,我讨厌男人,我只喜欢女人。”

这个故事来自我的一位朋友,那个女孩子就是我朋友的初中同学。

美国非常著名的一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曾提出:一个人的自我呈现,和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无爱的家庭里,孩子如陷泥潭。

生活伴随着极大的恐慌感和不确定性,每天最担心的不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而是今天父母会不会吵架,他俩会不会闹别扭。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也形同槁木,日益孤独。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之间若是有爱,你会发现他们家的孩子也大都可爱。

可爱并非指颜值,而是那种被爱滋养后的幸福状态。

反之,在无爱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性格里都带有孤冷的因子。

前者像春天,后者像冬天。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离婚”在大众眼里并不是什么好词。

夫妻之间碍于各种原因,想着彼此忍忍也就过去了,日子还是照样过。

到长辈那儿去,亲戚朋友也都劝和不劝分。

中国人的群体意识更讲究“和谐”、“团结”、“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要是破碎了,好像是不得了的事,所以使得很多父母即使在感情破裂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离婚。

孩子问妈妈:“你和爸爸怎么了?”

妈妈都强颜欢笑:“我们之间没事,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别多问。”

成年人心里都自以为,自己不离婚是为了孩子好。

但孩子心里都在想:这样痛苦而无味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所以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思维始终有一种错位,成年人辛辛苦苦地撑着,觉得离婚是对孩子的伤害。孩子却早已对无爱的家庭生活麻木,希望父母早离早好。

这也就导致了一种局面:很多中国父母都在硬撑。

明明已经对彼此无爱,却还终日消耗着彼此。

本来生活是可以比现在幸福一百倍的,却没有勇气逃离这种痛苦的“婚姻体制”。

很多家庭别说生活质量了,连最基本的生活样貌都没有。父母间没有相敬如宾,代之以对彼此的愤怒指责。没有恩恩爱爱,代之以隔三差五的冷战、代之以令人难受的沉默。

去年过年正好去我姑姑家,他老公是澳大利亚人,孩子是两个混血小北鼻。

我看到这俩孩子实在惊了个呆,从未见过这么可爱的孩子。

脸上肉嘟嘟的,捏上去感觉都能掐出水来。

我姑姑和姑父恩爱得不像话,朋友圈经常虐狗,一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去旅游。

我在他们孩子这年纪连上海这座城市都没出过,他们家的孩子却已经去了好多地方。

老大喜欢数学,老二喜欢唱歌。

吃完饭他爸就拿着块小黑板和老大讨论数学,她妈会在卧室和老二一起录歌。

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一个家庭幸福不幸福,真的只要看他们家的孩子就好了。孩子就是家庭幸福指数的代言人。

也许是这样的,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都是被爱养大的。

世界上最可怜的孩子,都是被恨养大的。

民政局曾经做过统计,中国家庭的离婚率一年比一年高。

我和朋友前几天吃饭,也聊到“离婚”这个话题。他持的是悲观态度,我倒觉得还好。

现在不比过去,离婚真没什么大不了,谁也不必对此持着那种旧式的“刻板印象”。离婚甚至是一种勇气和果敢。

窦文涛曾经就在节目里说过,离过婚的人反而更珍惜往后的生活,更懂得与恋人恩爱地相处。

过去离婚率低,很多不是不想离,是不敢离。

父母不让离,社会不让离。

现在每个人都更敢于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了,既然不幸福,离婚算个球,人生还长着。

在此我并非是鼓吹一言不合就离婚,而是当一个家庭在父母无爱的情况下,真的没有必要维持下去了。如果说父母的收入是维持家庭的物质条件,那么爱,便是维持家庭的精神条件。

爱是家的支柱。

家里是应该有爱的。无爱的家,不该存在。

所以,要么爱,要么离。

后台有位读者,是个单亲妈妈,有一次她给我留言,说她离婚了。

她说:“离婚之后我才发现,我的确是能够过得更幸福的。”

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很久。

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也能活得很快乐。

总比在一个吵吵嚷嚷的家里过要强得多。

无爱的生活,就是慢性毒药。

培根说:“归根结底,人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幸福。”

婚礼上,新人曾经真心实意地对另一半说:“是的,我愿意。”

那一刻,我们深知,结婚是为了幸福。

离婚也是呀。

《别在这样的家庭里养育你的孩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