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阅读这样的诗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搭配上一些画来一起欣赏,这样给人的感觉更加直观,下面是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1
1、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2、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3、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4、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5、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2
《七里濑》——谢灵运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然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3
山没清波内,帆在浮云中。出自南朝梁·吴均《忆费昶》。前句写群山倒映于水中之景,后句写船帆高耸入云之状。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王观《卜算子》。水像美人的目光流盼闪动,山像美人的.眉峰收放聚拢。此乃以美人之眉眼分别比喻山水之句,造词新颖,比喻出人意料,但又贴切形象。故历来为人所传诵,成为写山水的名句。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出自南朝梁·何逊《慈姥矶》。前句写平畴沃野与河流沙岸之景,后句写远山连绵、雾隐峰峦之象。前后句配合,遂构成了一幅田野与河流交融、山峦与远雾相伴的图画,气象阔大而又浑然一体。
三十六峰凝翠霭,数千余仞锁岚烟。出自宋·鲁宗道《登黄山》。霭,云雾。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岚,山上的雾气。诗句描写黄山众峰笼罩于烟雾之中的景象。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出自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钟山,即紫金山。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将钟山比作乘风破浪的大舟,形象地写出了钟山由东向西延伸并逐渐抬升的雄伟气势。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出自唐·可朋《赋洞庭》。诗句描写湖水映天影、高山拔地起的景象。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出自明·杨基《岳阳楼》。三楚,秦汉时将战国时代的楚国一分为三,故称三楚。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诗句描写登临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水面宽阔,似乎能吞下三楚之地;群山连绵,看似与九疑山连成一体。这二句不仅气象阔大,而且对仗工整,读来也别有韵味。
荛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出自唐·崔颢《行经华阴》。荛,山高峻的样子。太华,即华山。咸京,指唐代国都长安。三峰,指芙蓉峰、玉女峰、明星峰。诗句描写华山的高耸险峻之貌。前句写高,用“俯”字;后句写险,用“削”字。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出自唐·裴迪《华子岗》。云光,指落日的余晖。诗句描写落日余晖追着诗人脚步慢慢没于华子岗的情景以及山色青翠得几乎触手可及的感觉。由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以动词“侵”、“拂”与“云光”、“山翠(山色)”匹配,将非人类的无情之物———落日余晖与山色写活了,让人顿感亲切、倍感温馨。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出自宋·陆游《初发夷陵》。指顾,指回顾来路、指点眼前。诗句描写夷陵地段江面壮阔的景象:被约束于三峡中的江水,至夷陵江面顿如一匹挣脱了缰绳的野马一泻千里。江面至此也顿然变得开阔起来,两岸群山远望犹如平地,江水浩荡无际无涯。站在船头,回顾来时路、眼观面前景,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地辟天开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