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被曝第四季度将正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
谷歌被曝第四季度将正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下一个战场,目前已有不少厂商推出了折叠屏手机,谷歌被曝第四季度将正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
谷歌被曝第四季度将正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1
2月15日消息,供应链信息资讯企业DCSS CEO Ross Young在Twitter爆料,谷歌首款折叠屏手机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投入量产,第四季度正式发布。
传统手机的外观设计已然陷入瓶颈,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手机企业推出了折叠屏旗舰,比如小米MIX FOLD、OPPO Find N等。再加上早先入场的三星、华为,折叠屏旗舰已有不少选择。
然而折叠屏的体验真的好吗?要说的是,如果当好主力机用,折叠屏旗舰不合格,因为它太重了。这类手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是高端商务人士,大屏幕和双屏操作,处理文件非常方便。不过时至今日,折叠屏手机仍存在许多系统不适配的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是那么完美。
作为Android系统开发商,谷歌的软件实力毋庸置疑,或许可以解决令消费者头疼的双屏适配。谷歌折叠屏手机唯一的问题可能是价格太贵,近两年Pixel手机配置一般,普遍都能卖到数千元,整一台折叠屏手机,没有15000元估计拿不下来。
如果想要体验折叠屏手机,国产品牌可能仍是首选。目前国内有三家大厂推出了折叠屏手机,分别是华为、OPPO、小米,华为与小米的设计思路相似,前者体验好,但价格偏贵,后者二手价格已经与普通旗舰差不多了。OPPO Find N展开后比例更像平板电脑,但尺寸略微小一些。除了华为,另外两家厂商仅推出一代折叠屏手机,产品确实不够成熟。
Ross Young透露,今年小米和OPPO会发布第二代折叠屏旗舰,vivo也将发布首款折叠屏旗舰。随着软硬件的更新迭代,折叠屏手机整体体验肯定会越来越完善,在多家手机厂商的竞争之下,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也会逐渐下降。
今年小米和OPPO已经将折叠屏手机价格拉到万元以下,或许很快就会和普通旗舰差不多。至于谷歌的折叠屏手机,Pixel都没多少人买,更不用说折叠屏手机了,它要贵,那就让它贵吧。
谷歌被曝第四季度将正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2
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下一个战场,目前已有不少厂商推出了折叠屏手机,预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品牌推出相关产品。此前,有不少消息称,谷歌正在研发折叠屏手机。最新的`消息显示,谷歌折叠屏手机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发布,同时苹果也很可能在考虑推出折叠屏手机。
传闻谷歌原本是打算在去年年底推出折叠屏手机,但在发布前不久突然暂停。近日,屏幕产业分析机构DSCC执行长Ross Young在推特上爆料称,谷歌Pixel的折叠机屏幕开发已经恢复进行,搭载的面板将在2022年第三季开始量产,并在第四季正式发表。
除此之外,他还称,今年OPPO、小米都会推出第二款折叠屏手机,vivo也将有两款,三星Z系列也当然不会缺席外,苹果现在似乎也在考虑加入折叠屏产品的竞争。他透露,苹果折叠屏产品将有三项惊喜,其他消息则没有多说。
此前有消息称,谷歌折叠屏手机可能会取名为Pixel Notepad,实际设计可能与三星Z Fold系列手机的折叠方式相似,但售价预期会比三星手机更加亲民。Pixel Notepad初期产能不高,将仅先在美国等特定市场推出,甚至可能只会先在美国市场销售,之后才会逐渐推广到其他国家地区。
谷歌被曝第四季度将正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3
虽然不少人认为谷歌的折叠屏智能机项目已经被雪藏,但最近又有消息称其仍然活跃着。据说 Foldable Pixel“Notepad”的尺寸比 Galaxy Z Fold 3(甚至未发布的 Galaxy Z Fold 4)更小,且配备支持 120Hz 高刷新率的 LTPO 显示屏。若爆料靠谱,我们或于 2022 年四季度迎来这一惊喜。
(图 via WCCFTech)
DSCC 首席执行官 Ross Young 曾表示:由于未公开的原因,Google 取消了之前的订单,或许是这家科技巨头对显示面板的品质不太满意,并期待更耐用的版本。
与传统平面屏智能机相比,柔性折叠屏仍需努力克服脆弱性的短板 —— 即使 Google 需要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代价,但传闻中定价 1400 美元的高端设备,显然也不该在这方面太过拉胯。
最新消息是,@DSCCRoss 披露新面板有望于 2022 年 3 季度投产,并于 4 季度某个时间正式发布。
一种猜测是,这家科技巨头或在 Pixel 7 / 7 Pro 发布会期间,上演“Pixel Notepad”这个小插曲。
规格方面,早期报道称 Google 正在开发第二代 Tensor 定制芯片,且它有望在三款设备上都得到采用。
在采用 120Hz 高刷 LTPO 内屏的同时,目前尚不清楚 Pixel“Notepad”是否会同样采用 OLED 外屏。
不过最终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还得看 Google 能否在软硬件体验上优化到位,否者该公司迟早会被“又贵 bug 又多”的负面评价给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