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要当男生

时间:2024-06-29 17:45:12
为什么想要当男生

因为现代社会的女性和男人一样的工作,承担着和男人一样的工作压力,同时还需要兼顾家庭,承担生育职能,面临着生育后身材走形的风险。生活和工作需要女性承担及投入更多,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想要当男生。

  为什么想要当男生1

女生想变成男生,一种是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强大,消除女性天生生理上的弱势;一种则是从社会定位出发,不会因为性别受到制约。虽说现在男女平等,但不管在家庭、在职场,女性都更多站在弱势一方。

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情况,女性没有家庭地位,甚至受到家暴。在职场,因为要面临怀孕、照顾小孩等必然的问题,以及女性体能的不足,女性就业可能比男性更不容易。在社会上,女性也可能面临更多的危险。


  

因此,女生想变成男生,是希望自己变强的心理,是希望自己的`未来更加坦荡的心理。

因为不用遭遇性别歧视,不会忍受荤段子,不会遭遇催婚生小孩,不会被强加养育后代的义务,有很多性别特权,不用遭遇母职,不会遭遇大学招生录取优先考虑选择男孩,不用遭遇经期污名化,不用遭受更年期诋毁。

可以大男子主义,不用遭受强-奸文化灌输的自我保护,不用滥交早上荡-妇羞辱,还可以炫耀自己的吊多斩千刀,和外国人谈恋爱不用遭受easy girl诋毁,反而当男性则是为国争光。

  为什么想要当男生2

我有一个没有和任何人分享的秘密,我在很多人生的时刻都想成为一个男的。如果我是一个男的,我就不用负担生育的重担,男性只要完成性交那部分的愉悦,然后养家糊口照顾妻子孩子。

而女性需要忍受孕期的身体变化,不良反应,水肿,生产时的痛苦,产后身材的走样,日夜不分的哺乳,一孕傻三年的无能为力,职场上的断层。如果我不接受这个社会规则,我就会受到一些劣势,我记得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团队研究过什么能给人带来幸福,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

为了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如果我决定不生孩子,想要和我结婚的男人就会少百分之八十以上,假设我幸运地找到了一个人生伴侣和我一样决定不要孩子,领养,倒也不失为一种可能性。但是太难了,我很少看到一个身体健康的男的,有一个健康家庭的男的会想要和一个明明可以生育但决定不生的女的结婚而不生孩子。我对此表示悲观。

为什么我想当一个男的呢?其实是因为我意识到我在做所有男人会去做的事情, 比如拼了命地考个好大学,企图有一番事业,买房子,养家糊口,我不会想着去做一个家庭主妇,我会像从古至今的所有男人一样承担起生存的压力,同时我也会家务,我厨艺很好,我也能照顾好家里人。

如果我是一个男的,这个社会规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很好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家人的帮助,做好社会里的一枚螺丝刀,娶个妻子,让她生孩子,做家务,照顾老人,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我去打拼事业给我的家人。

但是,现在事实上我是一个女的,我为了去实现我的理想,我会去打拼事业,如果我想要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我还要承担起生育的痛苦,家务的.繁琐累赘。

这就很不公平,为什么如果我是一个男的,我就可以理所应当的做我的事业就好,如果我是女的,就要去承受生育和养孩子的痛苦?如果我选择不承担,就不能像和我一样打拼事业的男人一样收获圆满的家庭?

人类社会的男权思想不仅毒害了亿万女性,同时也剥削了亿万男性。男性从小就被灌输要好好考取功名,成就一番事业,要买房子,这也就是为什么男性的工伤率比女性高得多。


  

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去做最危险的工作来养家糊口。古时候一夫多妻制,底层没钱的男人就没有办法找到老婆结婚。社会啊!你对女性的要求太低!对男性的要求又太高!

为什么不能一视同仁?要求女性也要去拼命了的养家挣钱,去攀爬科学,经济,政治的高峰,去承受生活的重压?有人会跟我说,如果丈夫帮助我照顾孩子,用保姆月嫂来照顾孩子就可以提早去工作,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生育所带给女性的身体损伤是无法避免的,事业上的停滞也是无法避免的。

你能在早孕反应严重,吃什么吐什么的情况下以百分之一百的完美状态去工作吗?你能在晚间睡觉质量不好的情况下第二天早上精神抖擞地去跟竞争对手进行智力上的胶着吗?

也许你可以,忍一忍,挺一挺就过去了。可是凭什么我们要承担,忍受这些?更不要提妊娠潜在的风险,如大出血,羊水血塞。如果我和男人一样为社会的发展出了我应有的力,责任,甚至超额完成了,为什么我还要承担这些?

如果我不承担,我在家庭这块的社会关系上就会有极大的缺失。更不要提那些托后腿的女人,她们用男权社会的借口来压榨男性,用自己的身体,美貌,生育权换来稳定的生活供养的那一帮人,搞得职场上对女性的歧视,赤裸裸的歧视:不招在生育年龄的女性,让这个问题雪上加霜。

我还记得我的小学数学老师不经意间的一段话:别看小姑娘们现在数学成绩比男孩子高,等到了往后学到难的地方了,男孩子就要赶超了。这种想法居然出自一个女性数学老师的口中,而且在她的概念中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可以这么说,这句话让我记到现在,我很愤怒。我突然想到我小时候为什么会刻意做一些男孩子喜欢的东西(又是一个潜在的性别歧视), 比如踢足球,打篮球,显得自己力气很大,那是因为大人们的很多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男孩子将来会出息,男孩子将来是能挑大梁的,男孩子当自强。

我也想去做那些伟大的事情,去承担我的责任,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除了我的妈妈这么鼓励我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去这么期望过我。连我爸爸都极其极其地歧视女性,但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

  为什么想要当男生3

李银河曾经在调查问卷中设计过一个问题——“如果能随便选择,你想当女人还是男人”,结果女人想当男人的比例特别高。她认为:“这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的自我定位特征,说明女人对自己的性别持否定态度,觉得做女人不好。反过来要是问男人想不想当女人,那肯定的答案就非常少了。”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著名的《女权辩护》一书中写道:“任何时代的女性主义面临的根本问题都没有改变过。最为核心的总是广大女性群众没有生成强烈的自我权利意识,在社会的舆论压迫下处于弱势地位,而这点只能通过教育来改变。”

参与李银河调查问卷的女性,不论社会地位、教育水平都和生活在18世纪的女性不同,但却仍然无法改变她们想要当男人的意愿。这种自我贬低的背后,暗示着残酷的事实,即女性身份意味着获得的权利比男性少。

女权癌与反女权癌,都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李银河认为,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之一是体力上的差异,而体力差异则造成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的不同。“在原始社会时,女性在生存竞争和养家糊口的贡献上小于男性。

另外,女性要生育哺乳,在这期间,她丧失了生产力,进而彻底退出生产。而一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中,男性几乎是全部生活来源,这就造成女性地位的进一步下降。”

在今天的中国,相当一部分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已经具备了某种模糊的女权意识。她们逐渐意识到,不论精神层面还是经济层面的独立,都是争取男女平权的重要途径。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种意识早已生根发芽,但在追求的过程中却有诸多矛盾之处。购买任何一本女性杂志,里面的.几大板块无非是美容、穿衣搭配和情感。前两者教女人如何变得更美,而情感部分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取悦自己”(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再取悦男人)。

《新周刊》做过不少有关女性话题的封面专题。

但翻看男性杂志,永远不会看到类似于“活出自己,别满脑子都是你女朋友”这类话题,因为这件事不用努力,男人也能轻松做到。英国诗人拜伦曾经写道:“爱情是女人的全部,但只是男人的一小部分。”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情感咨询行业中,女性客户的数量远多于男性客户——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女人陷入了某种扭捏的境地,一方面渴望自由独立,一方面不厌其烦地强调自己多么不需要男人。我是剩女我骄傲,用几十种方法充实自己的生活,宣扬自己如何在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里感受到了难以置信的幸福感。这听上去简直让人绝望,并且恰恰证明了男人的重要性。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写道:“现代的文明女性,除了少数例外,都只顾着激起男性的爱慕。”而现代女性对此强烈的厌恶感,又加剧了其在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上的困难。

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罗子君是否是一个独立女性,引起了很多讨论。图/梨视频

时下网上声势浩大、被人诟病为“女权癌”的群体,正是性别认知混乱所引发的另一个极端。所谓的“女权癌”,是一个充满双重标准、看似追求男女平等又认为“男人天生有义务埋单”的群体,其本质则是追求女性权利大于男性权利。

李银河从未听说过“女权癌”或“中华田园女权”等网络词汇,她甚至不知道网上已经对“女权癌”讨伐声一片。她对此的态度很明确:“这仍然是弱势群体的表现,不自信。”她认为这些主张“自相矛盾”“说一套做一套”,没有合理性,甚至没必要讨论,因为这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


  

“我不认为男性就是理性的,女性就是非理性的。”

在采访中,李银河一再提到“社会建构论”,这一理论的主张之一便是“所谓的心理现象,包括意识、情绪、认知等并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某个地方,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语言的建构”。

李银河打了一个比方:“假设一个女性当了总统,报纸标题可能会是这样——《我们相信她会做得和男人一样好》,但你无法想象一个男人当选总统,标题会写成《我们相信他会做得像女人一样好》。”

李银河在《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一文中指出:“社会建构论对此作出了有力的论证:近几十年,女性犯罪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所升高,表明攻击性(常被当作由男性生理决定)与社会因素而非生理因素有关。当社会条件允许时,女性可以变得同男性一样好或一样坏。例如女律师就全都表现出敌对性、雄辩性和统治性的行为。”

英剧《皇家律师》。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新的性别概念认为,将某些行为归属于男性或女性只是一种社会习惯。比如女性就是温柔的、附属的、情绪化的,男人则是刚毅的、果断的、理性的。

李银河认为,这是男权社会的话语体系。“我不认为男性就是理性的,女性就是非理性的,这没有科学依据。生理上的区别我们都看得到,是板上钉钉的,被科学所证明;可心理上的区别则是社会灌输的结果,是刻板印象,是社会建构论,而社会建构论就是反对生理决定论的。”

有人会认为,社会上成功的女性是那些更具备男性品质的女性。比如女强人、女领导、女老板,会相对更坚毅、果断。“这是归因错误,比如我把刚毅、领导力、攻击性都归为男性气质,那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女性为什么就不能自然而然地具备领导力呢?”

美剧《傲骨贤妻》。

话虽如此,女性在各个行业的顶尖领域似乎表现不佳。从全球范围来看,金字塔塔尖仍然被男性占领。从国家领导人、科学家、企业高管再到被普遍认为“更适宜”女性施展才华的厨师、服装设计师甚至化妆师,其行业灵魂人物或最有天赋的人当中,都罕见女性的身影,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但李银河觉得这种一边倒的现象很好理解——因为女性是后来者,“不管哪个行当,男性都干了几千年,女性一直是不参加社会生产的,一个后来者,不论是科学还是文化领域,都难以占据多数席位;

另一方面,实际竞争时男性会利用已经掌握的资源打压女性,而正是由于女性是后来者,缺乏实际经验,导致爬到顶端相对困难。所以,这不过是时间问题,假以时日,便会扭转”。

《为什么想要当男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