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

时间:2024-03-12 17:14:25
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

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

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渴望爱与被爱,这是人的基本需求,亲密接触除了代表两人关系亲密之外,更具有许多心理学和生理上的意义存在。以下了解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

  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1

当提到极度渴望,说明这种依恋的需求很强烈,如果影响到你的生活了,这确实需要调整的。这种需求应该说在有限的范围内是正常的。

这是缺少安全感,极度渴望别人的关怀的表现。

儿童的时期,我们的安全感建立在别人给了我们的回应,如果没人得到,孩子会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过度激活,哭喊去寻找,第二状态是不去激活,不再去寻找,压抑自己,告诉自己并不需要别人,这与成人长大之后什么关系呢,因为儿时的需求会在长大之后继续去寻求,而且当对方能给到我们回应的时候,内心的匮乏依旧会驱使我们继续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是要清晰,长大之后我们不再是孩子,我们是有能力照顾自己。

做如下的一个练习:

闭上眼睛想象着非常缺少关爱的自己出现在我们的头脑当中,他的表情是什么样子,他的情绪是什么,他的着装是怎么样的,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去看到他,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呢,是想象一个温暖的自己出现在画面里,让温暖的自己阳光的自己去拥抱第一个需要关爱的自己,去想象一个拥抱的画面,想象着温暖自己,用手抚摸着脆弱的自己,你能感受到脆弱的自己,被关爱到了吗,他是否会感觉到被理解感受到温暖了,如果感受到了非常好,你已经做了第二步。

通过这两个步骤,我们做到的事情是自己安抚自己,因为长大之后的好处就是我们除了小孩子的一面,我们还有成人的一面,我们拥有了自己爱自己的能力,上面的练习经常去重复做,我们内在的安全感就会越来越稳定,内在脆弱的孩子也会得到安抚,并且会长大。

上面的方法其实是利用了我们心里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内在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是有不同的侧面,每个侧面就好像一个“小人”一样子,当我们这件“小人”和谐,可以互相拥抱和温暖的时候,内在的稳定就会带来外在的积极回应。

  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2

心理学解释渴望拥抱1

拥抱有助于减少压力,增强免疫系统,预防疾病,压力会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引起感冒和其他的疾病。而在 2015 年的研究中,卡內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经常拥抱,是一种缓解压力和压力引起疾病的有效方式。

拥抱可以满足“肌肤渴望”,是一种无言的交流肌肤接触和身体交流,对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迈阿密接触研究机构发现,对于早产儿来说,更多的日常接触能加快婴儿生长速率 47%。很遗憾的是,1/3的人每天不能获得别人的一个拥抱,75%的人想要获得更多的拥抱。

拥抱可以增加血清素,提升愉悦感,缓解抑郁症。状血清素是一种神经传递素,被称为“快乐荷尔蒙”。因为它能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放松以及自信,还管理着情绪和调节肠胃。拥抱有利于释放血清素,提升快乐情绪,缓解抑郁症状。在高水平的血清素状态下,人不容易感觉到饥饿,睡眠质量也会上升。

拥抱可以抗衰老,除了增加血清素,拥抱还能增加我们释放催产素的能力。催产素在维持身体健康、肌肉水平、机体自愈等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拥抱可以让我们保持年轻、维持肌肉力量。另一方面,催产素也能促进神经系统的镇静,缓解焦虑,创造放松的感觉,降低血压,舒缓心跳。

与亲密的人拥抱可以减轻疼痛。以色列海法大学的实验证明,被所爱的人触摸时,人们的痛苦明显减轻。而且对方表现出越多的共情和支持,人们的痛苦水平就越低。在极端的情况下,拥抱还可以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拥抱比性爱更重要。每日邮报的研究表明,拥抱是一种不同于性爱的交流方式。拥抱不像性爱,不需要耗费体力,就能闻到和触摸到伴侣,感受到被爱和被关心。对于伴侣而言,拥抱有助于维系情感上的联结,弥补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增加爱爱时的亲密感。

拥抱提升自尊。拥抱提升个体的自尊感,尤其是儿童群体。养育者对孩子的拥抱,让他们感觉自己是独一无二,是被深深爱护着的。我们长大后,这种自我价值感与拥抱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于神经系统中,与我们的自尊自爱紧密相连。

拥抱增加共情能力。Jorge Barraza 和 Paul Zak 的一项研究,解释了催产素如何增加个体的共情水平,甚至对陌生人也能产生共情。仅仅通过拥抱他人,就能促进催产素释放,进而引起大脑内部的共情感觉。

拥抱让我们学会给予和接纳。拥抱是一个相互的动作,我们给予拥抱的同时,也获得他人的拥抱。在拥抱中,我们意识到给予和接纳有着相等的价值。心理学家 Virginia Satir 曾经说过:我们每天需要 4个拥抱来生存,8个拥抱来维持健康,12个拥抱来成长。

心理学解释渴望拥抱2

(1)生理需要

人类求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它包括对氧气、水分、食物、排泄、温度、活动、休息和睡眠以及性等的需要。

(2)安全需要

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前者指个体需要一些安全措施以防止身体受到伤害,如躁动病人需要床挡以防止坠床;热水袋的温度应控制在50~70℃以防止烫伤。后者指个体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觉,如人们大多喜欢在熟悉、有序、可预知的环境下生活,而害怕陌生危险的环境。

(3)爱与归属的需要

人需要获得亲人、家庭的爱和集体的接纳,同时也需要去爱别人。人渴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参与群体的活动,并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尊的需要

自尊有双重含义,即拥有自尊,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和被他人尊敬,得到他人的认同与重视。满足自尊的需要可使人获得力量和自信。

  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3

心理学:渴望亲密关系,又惧怕亲密关系,这是怎么回事?

1、惧怕亲密关系,或许和依恋模式有关

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来自人类的依恋本能,而那些惧怕亲密关系的人,很可能与依恋模式有关。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的依恋模式。

他通过研究1岁孩子和抚育者(主要是妈妈)的互动中发现,孩子和妈妈的依恋关系主要有三种,包括回避型依恋模式(妈妈离开和回来,都没什么反应)、焦虑型依恋模式,以及安全型依恋模式(在意妈妈的离开,但不会生妈妈的气,只要妈妈回来就觉得安全,不哭不闹),而那些渴望亲密关系,又惧怕亲密关系的人,很有可能是那种焦虑型依恋模式,即他们小时候看见妈妈离开时,会一直哭闹,但是当妈妈回来后,会特别愤怒,好久才能平静;他们渴望妈妈关心自己,又担心妈妈再次离开。

当他们带着这种依恋模式走进亲密关系时,也是如此,一方面渴望和对方亲近,另一方面又害怕对方离开,经常用生气、讨厌对方的方式来确定对方是否在意自己。

其实,他们是把小时候和妈妈习惯的相处模式放到了和伴侣相处中,这是习惯的力量所致。

2、惧怕亲密关系,或许是害怕受伤

我们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那些害怕走进亲密关系的人,很可能是以前受过伤,害怕再次受伤,所以即便内心渴望爱情,也不敢贸然进入。

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不开始,就不会再次受伤。

其实,他们在把曾经的伤夸大化,认为自己无法承受,进而不断告诉自己,那种伤害(主要是被抛弃的感觉)很可怕。

另外,曾经的伤也可能不是他们自己经历的,而是身边的亲人,尤其是父母。

也就是说,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害怕受伤,因为他们亲历过那种糟糕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他们当然不想再次经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父母婚姻不幸的孩子,很容易不相信爱情。

3、惧怕亲密关系,或许是担心暴露真实的自己

我们都知道,爱情是有保鲜期的,一旦过了甜蜜的绚丽期,就会进入了幻灭期,而之所以称为幻灭期,就是因为两个人开始暴露出彼此的缺点,进而引发各种矛盾或冲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爱情需要磨合期。

那些害怕进入亲密关系的人,很可能是在担心暴露真实的自己后,伴侣不喜欢自己,因为缺点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其实,他们在把自己和对方理想化,希望各自成为完美的人,进而拥有完美的婚姻。

4、惧怕亲密关系,或许是恐惧失去自我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婚姻束缚了人的自由。

而那些害怕走进亲密关系的人,很可能也是在担心自己在婚姻中失去自由,变成婚姻的奴隶,没有自我。

比如,有人习惯和伴侣相处时各种“作”,他们就是想证明自己在婚姻中的主导权,以避免沦为婚姻的牺牲品。

其实,他们这样想,是把爱情和自我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不相容,“你死我活”的状态。

5、爱情,是一场值得的冒险

前面,我们分析了那些恋爱恐惧者害怕走进亲密关系的可能原因,包括焦虑型依恋模式、害怕再次受伤、担心暴露真实的自己,以及恐惧失去自我。

其实,这些恐惧可以通过转换思维方式来逐渐化解:

其一,对于那些害怕受伤不敢走进亲密关系的人,可以这样想,自己和之前不同了,曾经受过伤的自己已经强大了,因为我们可以从过往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提醒自己,父母失败的婚姻可以作为自己学习经营爱情的反面教材,这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再次受伤。

其二,对于那些担心伴侣了解自己缺点而疏远自己的人,可以这样想,谁都是不完美的,伴侣亦如此,而走进恋情正好是彼此成长的机会,更何况,深度关系就是在展现真实的彼此过程中构建的,所以不用那么在意暴露真实的自己。

其三,对于那些害怕在婚姻中失去自己的人,可以这样想,亲密关系在束缚自己的同时,也会拓展自我,比如,它会让我们发展出新的品格(如忠诚);还可以让我们获得归属感;还让我们拥有对抗时间的能力(多了一个爱自己的人,会延长我们在世界上的时间),等等。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方式来看待恋情,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依恋模式也就从焦虑型逐渐转变为安全型。

总之,爱情是一场值得的冒险。

正如心理学者陈海贤老师说的:“从我到我们的过程,就是一场冒险之旅。所有的冒险故事里都有危险,但这些危险不是重点,主人公藉由这些危险获得的成长,才是重点。”

《渴望亲密接触是什么心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